【推电改】破题突围 贵州电改释放“红利”初见成效
- 时间:2017-07-04
- 来源:北极星售电网
贵州省作为全国首批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试点,坚持问题导向和战略导向,围绕“打破垄断,引入竞争”主线,按照“管住中间、放开两头”的体制框架,探索试验,破题突围,试点工作进展顺利,改革取得初步成效。
先行先试,克难攻坚,贵州电改“破冰”探索
改革登录“深水期”,电改是难啃的“硬骨头”。我们始终坚持改革方向不动摇,克服各种困难和阻力,大胆探索,先行先试,走一条既不同于以往又有别于其他省区的电改之路。
一是大力推进输配电价改革。按照“准许收入+合理成本”的原则,单独核定贵州电网2016―2018年输配电价,从去年3月15日起,全省输配电价平均每千瓦时降低1.66分,其中大工业下降3.06分。
二是扎实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。按照“政府主导,共同组建,稳妥推进”原则,组建多方参股的贵州电力交易中心,实现交易机构相对独立运行。依托互联网、运用大数据,建设电力市场交易平台。有序放开公益性和调节性以外的发用电计划,允许报装容量1000千伏安以上的非公益类工业用户登录市场交易,已注册市场主体1229家。
三是创新开展售电侧改革。将贵安新区直管区470平方公里范围内配电业务划定为增量,由贵州电网公司、贵安新区开投公司、社会资本按4:3:3股比组建贵安配售电公司。解除贵州电网公司对兴义市地方电力公司的代管,完善兴义市地方电网范围内发、输、配、售企业法人治理结构。引进第三方征信机构对售电公司进行备案管理,推进售电公司开展售电业务。
四是探索建立跨省区交易机制。将我省“西电东送”电量分为计划电量和市场电量,与广东省、南方电网公司协商建立黔电送粤新机制,三方共同签订了“十三五”送电协议。以“黔电送深”为基础开展跨区域直接交易试点,将织金电厂作为产业合作的重大项目,所发电量送深圳消纳,并纳入“西电东送”计划,拉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,实现电力扶贫。
创新机制,协同推进,贵州电改突破“藩篱”
贵州省电改注重统筹协调,强化精准调度,通过建立“四大倒逼机制”,创新推进试点工作。
一是坚持任务倒逼,建立清单管理机制。认真梳理阶段性改革任务,明确分工,落实责任,实行清单管理。第一阶段梳理了29项改革事项,目前已完成26项。第二阶段已经梳理16项改革任务,正在逐项推进。
二是坚持时间倒逼,建立调度督查机制。对每一项改革任务都制定时间表,明确完成期限,进行每周一调度,对不能按期完成的需说明原因,重点跟踪督查,及时上报省领导,通过领导批示进行督办,经督查督办仍没有实质性进展的采取约谈等措施督促落实。全年上报周调度表46期,发出督办通知2次,进行现场督查5次。
三是坚持程序倒逼,建立协同联动机制。制定联席会议制度,凡改革中的重大问题都通过联席会议集体审定,统筹解决;凡上报联席会议审议的事项都要经过联席会办公室事前沟通,形成共识;凡出台的政策措施都反复征求各方意见,兼顾各方利益诉求,形成部门紧密协作、企业“抱团取暖”、各方协同联动的新格局。
四是坚持舆论倒逼,建立媒体沟通机制。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、媒体通气会等形式,协调省内外主流媒体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宣传报道;建立贵州电改宣传群,邀请国家发改委、国家能源局有关领导和主流媒体加入群中,增强宣传权威性,调动各方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。
破题突围,释放“红利”,贵州电改初见成效
贵州电改红利叠加释放,取得了“六大成效”。一是破垄断;二是建机制;三是稳增长;四是调结构;五是促转型,支持大工业用电成本每千瓦时平均下降0.1412元,促进企业转型升级。同时倒逼电力企业加强内部管理,增强市场竞争力;六是惠民生,通过完善居民阶梯电价政策,将贵州居民阶梯电价年度电量分档标准调整为第一档电量从原来的2200(含)度以内提高到3000(含)度以内,第二档电量从原来的2200―4000(含)度提高到3000―4700(含)度,超过4700度以上的用电量为第三档电量,预计年减少居民电费支出2.2亿元。
原标题:创新机制 破题突围贵州电改初见成效